霞浦县公安局松山派出所创新警务模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2023-08-07 01:27:52 来源:互联网

“一村一警”守平安 一心一意办实事


(资料图)

——霞浦县公安局松山派出所创新警务模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本网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吴凯

霞浦县松山街道下辖2个社区、12个村居,是霞浦县新城区与郊区的连接带。近年来,随着辖区工业、商贸业的蓬勃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呈现叠加交织的特点,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延伸社区警务触角,让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霞浦县公安局松山派出所靶向出击,通过实施“一村一警”警务新模式,将重心下移、警力下沉,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不竭的公安力量。

搭建警民“连心桥”

当好服务“主力军”

“余警官快到家里坐,上次要不是你及时赶到,我那笔钱估计就打了水漂……”6月26日,松山派出所“村警”余金雷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开展反诈宣传。刚到村口,村民老王(化名)就热情地和余金雷打起招呼。

前不久,老王在家中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接到反诈中心预警指令后,余金雷立即前往劝阻,避免其遭受经济损失。而这样和谐的场景,得益于松山派出所民警辅警年复一年扎实的群众工作。

现如今,在松山辖区,像余金雷这样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村警”还有8名。在推进“一村一警”警务模式中,松山派出所以民警“改身份”、辅警“添身份”的思路,实行社区民警在原定管辖范围的基础上“一人挂多村”,形成“一村一警”的优化结构。“村警”们在常态化开展日常巡逻、入户走访等工作中,帮助辖区老弱病残办理业务、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宣传防电诈知识、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村居的每一个角落,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主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松山派出所通过“一村一警”警务模式累计为辖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200多件,群众对公安工作认可度得到全面提高,安全感、满意度获得大幅提升。

共绘治理“同心圆”

构筑群防“前沿哨”

7月8日,霞浦县松山街道沙头村街边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人们三三两两围聚在桌前谈笑风生,享用美食……一幅热闹祥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人群中,走来一支队伍——松山派出所“村警”叶玉宝正带着辅警和治安巡逻队开展夜间巡逻,热情地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并提示保管好自身财物。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松山派出所汇聚公安智慧和群众力量,组建了一支由民警辅警、村干部、网格员为骨干,以“红袖标”“小红帽”、群众自治等为补充的实行多元化专群联动工作模式的队伍,协助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等基础防范工作。针对村居、码头、城乡接合部、人员密集等部位和场所,进行不定期巡逻和安全隐患排查,形成凝聚“社会小力量”、构建“安全新格局”的良好局面。

坚持前移防线、前端管理、前瞻治理,通过警力下沉、扎根社区村居,松山派出所在推进“一村一警”警务模式中,打造警民共治共同体,有效推动了警务工作与群防群治机制高度融合。近两年来,通过专群联动,共采集维护“一标三实”基础信息1.2万余条,提供有效情报线索50多条,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嫌疑人40多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警情呈逐年下降趋势。

善解矛盾“千千结”

奏响和谐“最强音”

不久前,松山街道长沙村村民与一水利工程工地发生纠纷,村民前往工地阻挠工人施工。接到警情后,驻村民警立即赶往现场。

经了解,该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慎破坏了村民种植的作物,引发村民不满。了解事情的原委后,驻村民警联合村干部将村民和工程施工方负责人约至村委会进行商讨沟通,最终在民警的见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针对辖区婚恋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松山派出所充分发挥“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工作,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提前介入、超前化解。对“村警”无法调解的,辖区派出所及时介入调查,并协调街道党工委、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组成工作组,全方位广角度开展协调处置,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辖区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同时,“村警”们依托日常巡逻走访等时机,持续深入庭院、田间地头、工地、企业向群众普及、讲解、宣传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自觉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为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5 有害信息举报